![]() |
|
||||||||||
|
|
繼續培育和擴大內需 并持續擴大開放 | ||
|
||
日前,關于一些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的言論頻出,在國際疫情制造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不少人擔憂國際局勢變化,影響中國經濟發展。 事實上,這種擔憂來自于并不十分清楚全球化下企業的運作方式,但因為涉及國際關系,因而成為一些人茶前飯后的談論熱點,比如如何報復對手的企業,結交哪個盟友,等等。這是我們必須警惕的。 基于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資企業大規模進入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逐步成為全球制造業基地,中國經濟規模也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市場的增量與轉型升級的特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 中美之間的經濟關系已經從最初中國為美國提供廉價商品的單向出口關系,演變成雙向依賴的合作關系。首先,中國成為美國一些企業的制造基地,從生產高科技產品到日用消費品,提高了美國企業和產品的全球競爭力;其次,中國市場成為很多美國企業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比如通用汽車、福特汽車、波音飛機、蘋果手機,以及很多半導體企業、服務業企業。中國不僅有利于美國制造業企業獲得全球優勢,還為很多美國企業提供了最大的單一海外市場。在制造和市場兩個環節獲取的利潤支撐了美國企業持續創新,以維持競爭力。 可以看出,基于市場規律和資本利益,美國企業沒有任何理由離開中國。中美雙邊的經濟合作關系不應因為一時的貿易摩擦而受影響,應該避免造成雙輸的局面。因此,美國跨國企業與華爾街幾乎都不會支持貿易摩擦,更不用說它們會主動撤離中國。 繼蘋果公司之后,特斯拉成為中美雙贏經濟關系的一個新標本。產品供不應求但產能無法提高且持續虧損的特斯拉,在中美貿易摩擦激烈的時候到中國投資,以最高的效率建成并將產品推向市場。一方面,特斯拉大幅提高了汽車產量,并因為成本降低而增強了競爭力;另一方面,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也因此持續提升。疫情期間,特斯拉繼續擴張其在上海的工廠規模,同時關閉其他地區的生產線。 而美國一些禁止其本國企業與華為合作的行為,直接后果卻是多家美國半導體企業銷售收入遭受沖擊,利潤也隨之下降。華為最新款手機已經可以不用任何美國零部件,包括關鍵的半導體。如果華為向中國企業開放其半導體應用,則會進一步沖擊美國半導體企業。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半導體市場,如果美國企業因政治原因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那將會面臨一定損失,中國企業可以尋找替代產品或者自己研發。 因此,美國企業與中國合作對其自身的發展非常重要,他們也不是貿易摩擦的支持者,而是反對者,我們也歡迎他們在中國合法經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進一步營造有利于合作共贏的社會環境,秉持理性。中美雙方本質上是一種競合關系,既有競爭,也有合作,這是一種正常的博弈,不應該以零和博弈的態度看待和處理。 首先,中國社會應該將主要精力用于國內的發展,辦好自己的事情,尤其是繼續培育和擴大內需,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分配結構,只要繼續做大國內市場,外資企業就更加難以離開中國。其次,中國應該繼續擴大開放,歡迎外國企業與個人到中國投資、工作。中國應該具有全球大國的包容性與國際化,中國人應該更加自信。此外,中國企業應該致力于科技創新,提高自己的全球競爭力,打造在全球供應鏈方面的優勢。 全球疫情的確帶來各種觀點碰撞,作為全球率先復工復產的國家,中國應以積極的心態支持各國抗疫,事實上,中國支持國際抗疫的實際行動也證明了這一點。就國內而言,我們應該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到疫后恢復的工作,抓住機會發展。 本文轉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
相關新聞 |
·聯合水務上半年凈利增長34.71% 完整產業鏈布局再添亮點 ·聯合水務今日開啟申購 向“綜合性、全方位的優秀水務企業”進軍 ·亨利·基辛格最后的神圣戰爭 ·短缺經濟時代再度來臨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8%,中國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 |
收藏本頁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