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淺談供水企業在二次供水設施管理中的責任與擔當 | ||
|
||
為解決城鎮居民二次供水存在的跑冒滴漏嚴重、供水服務不規范、水污染風險高及治安隱患等突出問題,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在2015年3月共同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城鎮居民二次供水設施建設于管理確保水質安全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提高居民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創新運營機制,多渠道解決資金來源,落實監管責任,推動形成權責明晰、管理專業、監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工作新格局,解決好城鎮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質安全問題,保障生活供水質量。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高層住宅不斷增多,市政供水管網的壓力不足以滿足高層用戶供水需求,不同形式的二次供水開始孕育而生,其管理模式也各有特色。規模龐大、結構多樣、職責不清、管理水平層次不齊是當前二次供水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次供水設施出現問題,誰來買單,F在用戶一旦用不上水或者水質有問題,首先找供水企業、找政府來解決,供水企業有責任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開展二次供水監督管理工作,但還不是二次供水管理主體,現行水價中也未含二次供水設施的維護費用。若無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供水企業無經濟實力承擔全社會的二次供水管理的責任。 二次供水設施帶來的思考: 1、明確二次供水管理邊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三條明確規定“建筑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于業主共有”,第八十二條“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根據業主的委托管理建筑區劃內的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并接受業主的監督”。小區紅線內的二次供水設施等產權歸所有業主所共有,業主有權委托物業或相關管理人員進行相關設施的管理和運行維護;居民家庭水表至用戶水龍頭之間的管道、設備等,由用戶自行維護管理;未抄表到戶的小區,供水企業對市政管網的維護以小區紅線或小區總表為界。 2、明確二次供水管理的主體 供水企業管理整個市政供水管道至小區用戶水表前的管網,向單位和個人提供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用水,確保管網水質合格、水壓合格。供水企業已逐步開始將供水設施的管理延伸至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日常運行維護。供水企業承擔二次供水管理的主體,其最大的優勢在于供水企業可以全程系統地監控和監管供水水質。同時,供水企業管理二次供水設施也是政府鼓勵的方向,因此實現供水企業統建統管是最終方向。 201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布《湖北省城鎮二次供水管理辦法》,縣級以上城鎮供水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的二次供水、用水的管理工作。二次供水設施設計與施工滿足國家標準后,統一移交供水企業。湖北開始推行“改造+移交”模式。 3、制定管理運維標準化 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要求新建住宅按國家技術標準,結合供水企業維護管理經驗,統一進行二次供水設計。由開發企業委托供水企業組織實施和管理,簽訂相關合同,直接由供水企業統建統管,并向供水企業支付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費和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費用。 對于已建成的住宅,按分批改造、合格移交的原則,由政府或業主出資委托供水企業按供水企業認可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標準對其進行整改,改造完成經相關方驗收合格后,簽訂移交協議和二次供水管理合同,并支付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費用。 各級政府在國家標準框架下,結合本地供水企業運維經驗,因地制宜,開始推行適合本土的二次供水技術標準。2022年咸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咸寧市城鎮二次供水工程技術導則》,提出標準化建設,要求新建、改造二次供水工程,要符合該技術導則,實現標準化管理,全面布局智慧水務建設。 四部委發文已將保障二次供水安全提升至改善民生和國家反恐戰略的高度,管好二次供水設施已是刻不容緩。專業化管理、標準化改造、資金支持及政府監管,四方聯動,應是二次供水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新模式。讓供水企業解決自來水“ 最后一公里”問題,才會讓政府放心、用戶滿意。 |
相關新聞 |
·矛盾的母愛,無處不在 ·用腳步丈量責任——咸寧思源水務有限公司抄收員溫曉輝工作紀實 ·當DeepSeek遇上給排水工程師:工作新思與成長破局 ·年味的變遷與傳承 ·餃子飄香,喜迎冬至 |
收藏本頁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
|